中国篷布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网站首页>篷布资讯

篷布资讯

八路军干部登报揭露我被日军当作活肉靶子

篷布生产厂家2024-04-05篷布资讯篷布葫芦
八路军干部登报揭露我被日军当作活肉靶子,篷布葫芦,出售旧篷布,19年8月1日,赵培宪从敌人枪口下脱险回到部队,原本战友们应该为他的奇迹般生还而庆幸,可很快有风言风语在流传,说他回来得有点蹊跷。起初,八路军出动了几十个团,以正太

八路军干部登报揭露我被日军当作活肉靶子

   19年8月1日,赵培宪从敌人枪口下脱险回到部队,原本战友们应该为他的奇迹般生还而庆幸,可很快有风言风语在流传,说他回来得有点蹊跷。

   起初,八路军出动了几十个团,以正太铁路为中心,对日军的交通干线和炮楼进行了大破袭。

   后来发展到更大规模的作战,被称为“百团大战”,狠狠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,其交通运输线近乎瘫痪,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气急败坏。

   到19年5月,日军的报复达到了,其中一个重大报复行动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的“五一大扫荡”。

   二是持续时间长。之前的“扫荡”一般不超过一周,打完就走,撤到据点里。这样八路军还可以采取敌进我退的游击战术,跟敌军进行拉锯战。而这次敌人入侵根据地之后,似乎就不走了。

   三是战术新。之前主要是采用“铁壁合围”战术,这次还增加了“分进合击”“合进分击”“梳篦扫敞篷布痕迹扫荡”“坚壁清野”等。就拿“梳篦扫荡”来说南阳篷布拉开搜索,几乎每隔几十米就有一名日军,不管前面是坟地、树林还是庄稼地,都不放过。

   在此情况下,武器装备差、人数少、缺乏物资的八路军处于绝对劣势,始终被敌人追着打,疲惫不堪。

   19年5月下旬,3万日军在日军特工队的引导下,对转战在山西省辽县十字岭的八路军总部进行突然袭击,本文的主人公赵培宪也跟总部在一起。

   当时,他已经接到了组织上让他担任太岳军区敌工站副站长的通知,还没有上任。

   十字岭战斗打得很艰苦,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以身殉国,其余人员分散突围。

   与他一同被俘的,还有鲁艺戏剧系的裴一萍主任、北方局秘书长兼八路军前方总部秘书长张友清、太岳第三军分区政委孙雨亭,以及北方局青年委员彭梦庚等300多人。

   可是,八路军都是硬骨头,无论是威逼利诱,还是严刑拷打,没有一个人当孬种。

   太原工程队里面有几个大院,彼此相互连通的,四周耸立着4米左右的高墙,墙的内外临沂二手篷布,戒备森严。

   “工程队”的战俘不仅仅失去自由,还要被迫参加各种重体力劳动,比如修炮楼、筑路,以及挖水渠等。

   尽管如此,这里的生活条件出奇得差,住的是烂席棚,躺的是脏地板,吃的是发霉的粮食,喝的是雨水。

   不仅如此,每个房间只有平方米大,却要塞名战俘,大家只能侧身睡觉。

   当时正值高温季节,里面蚊子飞舞,苍蝇嗡嗡,大家身上全都是疙瘩,奇痒无比。

   可是,赵培宪很快发现不正常,一连几天,他和战友都被关在屋里,没有人让他们出去干活。

   19年7月28日,“工程队”气氛紧张,里里外外戒备森严,到处都是端着大枪,凶神恶煞的鬼子。

   刚好,他在汽车的边缘,借助汽车的颠簸,他把胳膊上的绳子有意识地往车厢上蹭。

   一下车,赵培宪就感到了不对劲,这里的空气非常难闻,很像是尸体腐烂发出的恶臭味。

   而且,日军不仅仅是要将他们杀害,还要将这些八路军战俘当作刺杀训练的“活靶子”。

  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日本除了对英美宣战,还和荷兰、菲律宾、新加坡、越南、缅甸等十几个国家同时交战。

   由于时间紧迫,这些新兵没有进行严格的射击和白刃战训练,就来到了侵华战场。

   不少新兵上了战场,一听枪响就吓得直哆嗦,进行白刃战的时候,也不知道该如何拼刺,有的看到血腥场面掉头就跑。

   半个月前,驻太原的独立混成14旅团第13大队,来了一批来自日本本土的新兵,有2多名。

   他向第13大队大队长安尾正纲大佐下令,建一个训练场所,组织新兵进行杀人训练。

   这个训练场,就是赵培宪和战友们被押到的目的地,坐落在太原城郊的小东门外,名叫“赛马场”,坐西向东。

   这时,赵培宪和战友们已经被推下车,分成几组,然后南北一字排开,分别被面朝东绑在了木桩上。

   在日军大尉住冈义一和中尉小池元吾的指挥下,日军士兵把这些战俘胸口的衣服扒开,用红笔在心脏部位画上圆圈。

   接着,日本新兵一字排开,他们端着三八步枪,用明晃晃的刺刀,从左到右按照次序向战俘的心窝猛刺。

   日军士兵的呐喊声,八路军战士的怒骂声、惨叫声,日本军官的狂笑声,交织在一起,令人不寒而栗。

   刺杀是分组进行的,每15名战俘为一组,多名战俘被分成5组,赵培宪位于第5组的最右边。

   因为每一组刺杀后,日本军官要进行训线分钟之后,一队日本兵才来到第5组战俘身边。

   前面说过,他在汽车上已经将绳子基本蹭断,下车的时候故意挤在中间,日本士兵并没有注意到。

   紧接着,赵培宪一发力,胳膊上的绳子挣断了,这也是人在危急时刻的潜能爆发。

   在场的日军根本没有反应过来,当他们追着开枪的时候,哪里还能看到赵培宪的人影。

   熟悉他的战友们都为他的奇迹生还而高兴,但也有人提出质疑,要对他被俘和脱险的经过进行调查。

   即使没有人质疑,被俘人员归队后也是要进行调查的,这是对组织的负责,也是对赵培宪本人负责。

   19年8月21日,赵培宪以“培宪”的笔名在《平价篷布》上发表文章,向世人揭露了日军虐杀战俘的暴行。

   媒体跟进报道,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,日军不得不停止了“活靶”训练,并且承诺对相关责任人送交军事法庭惩办。

   新中国成立后,赵培宪曾任云南省民政厅厅长等职,19年5月以副省级离休。